千千小说网 > 明末达人秀 > 第二十九章 国之大不幸

第二十九章 国之大不幸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.so,最快更新明末达人秀 !

    最终,不知是长时间的谈话使然,还是不断思考的原因,贾亦韬只觉得头脑发胀,思维变得迟钝了起来,也就暂停了回忆,招来了掌管东厂的太监总管曹化淳。

    “曹化淳,你去找锦衣卫指挥使洛养性商议一下,两天之后,朕将要南下出巡,微服私访江南,体察民情。”

    然而,曹化淳却迟疑了,并未立即领旨谢恩,犹豫了片刻,这才有一些吞吞吐吐的说道:“皇上,即便是要微服私访,体察江南民情,是不是也要过段日子啊?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要朕等一段时期?”

    贾亦韬的眉梢微微上挑,露出一丝不悦之意,曹化淳却是身体一颤,连忙紧张地解释道:“皇上,您怎么给忘了,三月份还要举行国丧,为先皇举行葬礼?”

    “国丧?葬礼?”

    贾亦韬的嘴里吐出这四个字之后,刹那间,脑海里闪过一丝恍然之色,这才想起,自己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,已故的天启皇帝还未埋葬,就是在崇祯元年举行的国丧。

    呼...

    贾亦韬暗暗长呼了一口气,也就暂时收起了南下微服私访的想法,而是神色凝重地看向曹化淳,沉声说道:“南下微服私访,朕是一定要去的,切莫将消息泄露了出去,除了朕之外,如果还有第三个人知道微服私访的事情,你与洛养性提头来见。”

    幽幽的话语,蕴含着浓浓的冰冷之意,曹化淳吓得已经跪倒在地。

    “是,皇上,奴才遵旨,除了洛将军,奴才不会让第三个人再知道此事!”

    “好了,你先下去吧,好好与洛养性商量此事,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
    “奴才告退!”

    曹化淳答应一声,磕了两个头之后,佝偻着身子,缓缓退了出去,而贾亦韬的脸上却现出了腹黑的笑容,喃喃自语道:“既然这样,看来最大的那个宝藏暂时还不能动,就只能挖掘天启皇帝留下的一些零星宝藏,先缓解朝廷的财政再讲,也是京城的这些玩意儿该贡献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似乎是坚定了决心,不会再有所更改,贾亦韬更是重重一点头,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,嘟囔道:“先拿那些小虾小蟹磨磨刀,试试水,过去这么这么长时间,也该处理一部分阉党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那些东林党也要小施惩戒一下,不管是李自成的攻入京师,还是鞑子的随后而来,这帮玩意大部分都是软脚虾,墙头草的存在,该找找这些人的晦气,弄一些银子。”

    贾亦韬的眸子里闪过狡黠的晶莹之光,就不再继续深想,抽身而起,向门外走去。

    几天之后,当贾亦韬正在处理政务之时,王承恩领着田弘遇、黄宗羲联袂而来,恭敬地站在对面。

    “大明日报社准备好了?”

    感受着三人的脚步声停止,贾亦韬头也不抬的抛出这个问话之后,手上的动作一顿,勾勒完汉字的最后一笔,这才收起奏章,笑吟吟地看向三人。

    很显然,王承恩和黄宗羲明显有一些不对付,互相看不上眼,两者相继撇过头去,田弘遇连忙上前,徐徐回道:“启禀皇上,大明日报社的所有事宜已经准备妥当,只待头版的初稿。可是,关于初稿的内容,微臣三人还不能达成共识,特来请皇上定夺。”

    “哦...究竟是怎么回事儿?说来听听,朕才可居中裁决。”贾亦韬来了兴致,挺了挺脊背,目光在三人之间逡巡不定,等待岳父田弘遇的答复。

    “启禀皇上,黄社长主张,大明日报的首批报道内容以揭示阉党的种种恶行为主,批判那些主审的官员胆小怕事,不敢审讯魏忠贤的余党......”

    渐渐地,随着田弘遇的娓娓道来,隐晦的讲述两人的分歧点,贾亦韬的神色阴沉了下来,耷拉着脸看向王承恩,悠悠地说道:“王承恩,朕不是说过吗?你只是配合田大人与黄宗羲的工作,改革二十四衙门,至于具体的操作事宜,大明日报出版什么,你无需过问,只要印绶司弄出最好的印刷模具,以及宝钞司供应纸张,你就算完成任务了。”

    “奴才该死!不该干涉宫外事务!”

    很显然,宦官的强势也分谁,随着贾亦韬的这一番轻飘飘话语,王承恩害怕的一个激灵,整个人的魂儿都飞到了九霄云外,连忙跪倒求饶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黄宗羲不屑地瞥了一眼王承恩,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个奴颜婢膝的残人,还未来得及有所得意,却听到了贾亦韬那蕴含斥责的话语。

    “现如今,乃是多事之秋,陕西连年大旱,今年尤甚,乱军此起彼伏;辽东有建奴虎视眈眈,不断袭扰宁锦一带;东南又有快马来报,福建与广东也出现了不大不小的天灾,使得匪盗愈发的猖獗,值此危难之际,百官不思朝廷之忧,却频频互相攻讦,搞什么风闻奏报,在没有任何的证据之下,胡乱的弹劾官员,是真的还嫌朝廷不够乱吗?”

    此刻,不管是争执双方的王承恩和黄宗羲,还是中立的田弘遇,心里都翻起了海浪,心惊不已,这已经不是在斥责自己等人那么简单,而是对朝堂上的事情非常不满。

    “你看看这些...”

    贾亦韬淡淡地说了这一句,紧接着,随手将身旁的几份奏折扔给了黄宗羲,等到对方捡起展读之后,这才继续说道:“从朕去年登基开始,尤其是今年开元之后,不管是每日的朝堂之上,亦或是百官的奏折之中,谈及的多是官员之间的相互弹劾,揭发谁是魏党等等,却鲜有人提起西北大旱,如何赈灾。”

    “即便是辽东之事,讲得更多的是蓟辽督师人选,何人堪当此大任,却没有人讲述如何平复建奴之患,整日争论不休,对于相互争斗却情有独钟,乐此不疲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,即便是没读过书的王承恩,这个阉人也明白,皇上不仅是对于百官的不作为非常不满,更是对党争的深恶痛绝,阉党与东林党的争斗,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行。

    百官不思治国之策,却对党争乐此不疲,乃是国之大不幸!

    这个声音不断在三个读书人的心中回荡,黄宗羲看完那几份弹劾的奏章之后,流露出震撼之色的同时,更是非常的担心,没想到两党的争斗如此激烈,势如水火,几乎忘记了国计民生。

    “黄宗羲,既然首个报馆的名字为《大明日报社》,那他的处女秀就应该大气磅礴,言辞犀利,针砭时弊,关乎于民生,针对于天下大事,不仅要直指朝廷的弊病,还要予以建设性的提议。”

    黄宗羲明白了,对于两人的争执,皇上并不是很生气,而是借机宣泄一下胸中的愤懑,更是以大明日报的首篇文章为跳板,侧面敲打那一些臣工。

    思及于此,随着一股热血充满大脑,黄宗羲知道自己改怎么做了。

    “皇上,尽管放心,微臣心里已经有了思绪,知道该如何写大明日报的首篇内容。”

    “好,黄爱卿,有你这一句话,朕就放心了......”